緊同件用鈦合金可分為兩類:一類為α+β鈦合金。常用的是美國Ti-6Al-4V、俄羅斯的BT16合金;另一種是β型鈦合金,常用的有我國的TB3、TB2-1、美國的βc和βIII。
由于TC4鈦合金抗托強度為1100MPa,剪切強度為655MPa,而且硬化能力有限,不適合制作更高強度或大直徑緊同件使用。BT16合金退火狀態下具有高塑性(δ=12%,ψ=50%),同時保持了較高的強度(σb>815MPa),但其強度和疲勞性能
水平比Ti-6Al-4V、TB3要低一些。而采用β合金制造的冷鐓鉚釘性能優良,但其螺栓的綜合水平要比兩相鈦合金的低。因此,研制更高強度鈦合金已成為緊同件的發展趨勢。美國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制超高強高強度緊固件用鈦合金,Timetall25(Ti-6.0AI-6.2Mo-5.7Fe-2.7AI)替代鎳基或鐵基材料,如A-286、H-11或IN718合金。日本為了提高汽車的力學性能,采廂冷鐓性能好的Ti-16V-4Sn-3A1-3Nb。主要用于汽車發動機上。

Ti-26合金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研制的一種亞穩B型緊同件用鈦合金,具有良好的冷、熱加工性能。同其他緊固件用鈦合金相比,其同溶處理后具有良好的冷鐓性能,并且固溶時效后性能可以達到σb≥1250MPa,δ5≥10%,ψ≥30%,τ≥750MPa,可廣泛地用于螺栓、鉚釘等的制造[3]。
由于對該合金的熱加丁性能與加T后的組織形態研究較少[4-5],本文主要通過對Ti-26合金棒材經過一道次80%變形量的加工,研究了固溶時效對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并比較了其斷口形貌變化。以研究合金的熱變形特性,對該合金的加工工藝起指導作用。
1、實驗材料及方法
所用Ti-26合金原材料為2次真空自耗電弧爐熔煉的φ350mm鑄錠,屬Ti-V-Cr-Sn-A1-Nb-Zr系合金。將鑄錠在β相區經過多次鍛造成φ38mm的棒材。之后在950℃將其在小型軋機上按一道次80%的變形量軋制。沿軋向取樣,采用金相法測試其相變點為(790±5)℃,再分別將試樣在760、790和820℃同溶1h后空冷至室溫,隨后在460、490、510和530℃時效10h。
試樣熱處理后立即空冷。對試樣進行打磨、拋光,制作金相試樣。采用奧林巴斯PMG3臥式光學顯微鏡進行金相組織分析(OM);JSM.646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斷口形貌。JEM.200GX型透射電鏡(TEM)進行組織、結構分析。拉伸試樣在Instron-1251萬能試驗機上進行力學性能測試。
2、實驗結果及討論
2.1 固溶態與時效態顯微組織
不同溫度固溶處理1h后的組織如圖1所示??梢钥闯?,760℃固溶處理后再結晶不完全,β晶粒大小不一,見圖1(a);790℃固溶后的組織均勻,見圖l(b),平均晶粒尺寸為40μm,比820℃固溶處理的要細小,見圖l(c)。一般來說,β合金再結晶過程是一個晶界演變的過程。即彎曲的晶界逐漸平直化的過程。β合金再結晶完成后,可以得到細小等軸的晶粒。從熱力學角度看,晶粒長大,總的是晶界面積減少,能量降低的一個自發的過程。所以若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或延長加熱時間。將會引起晶粒的進一步長大[6]。

圖2為Ti-26合金經80%變形后再經790℃×1h同溶后、不同溫度時效10h后的顯微組織。鈦合金的晶粒度是由棒材的加工過程、變形量、固溶溫度和固溶時間決定的,而與時效溫度和時間沒有關聯。時效只決定析出相的種類和析出相的數量。所以圖2所示β晶粒度一致,并隨時效溫度的升高,析出α相逐漸增多,升溫至530℃時,相同的時效時間內析出的α相數量最多,已經遍布整個基體。

圖3為合金不同溫度時效后的TEM形貌??煽闯觥:辖鸾?60℃時效后析出的針狀僅相以120°夾角交錯析出,并隨時效溫度的升高沿徑向和法向生長,逐漸變粗變長,見圖3(b)、(c)。圃溶體中沉淀出的第二相,其形態除與自身的表面張力、相變動力學等有關外,還與第二相存在的位置有關。TEM圖中α相與母相β晶粒形成非共格界面,α相的形態取決于界面張力,如圖4所示。在平衡狀態下表面張力相等,即其值取決于α相沉淀后的形狀。
γββ=2γαβcos(δ/2)
式中:γββ為母相晶界上的界面張力;γαβ為母相與新相的界面張力;δ為二面角(或濕潤角)。
α相沉淀后的δ=120°,所以處于完全不濕潤狀態和全濕潤狀態的中間,即中間狀態。

2.2拉伸性能分析
圖5為Ti-26合金同溶后的托伸性能??煽闯?,合金經790℃×1h固溶處理后,在保證抗拉強度的情況下,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都較為理想,即抗拉強度為825MPa。伸長率為22%,面縮為56%。所以確定790℃×1h為最佳固溶工藝。同溶后的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有利于變形。同時結合金相組織照片,發現晶粒尺寸與性能之間符合Hall—Perch公式。

該合金經不同溫度時效處理后的力學性能見圖6??煽闯觯S時效溫度升高,強度下降,塑性提高。在460℃時效時,σb約為1500MPa,δ=6%,ψ≥10%;在530℃時效時,抗拉強度降為1100MPa,比固溶后的強度要高,面縮率為45%左右。原因在于,β鈦合金中最具有強化效應的是α相。析出α相高的強化效應賦予了β鈦合金最佳的比強度。α相的尺寸及體積比決定了時效后的最佳性能同。實際應用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時效溫度,以節約資源,滿足需要。

2.3 斷裂特征
圖7為Ti-26合金的斷口組織形貌。一般來說。材料斷口處韌窩的深度主要受材料塑性變形能力的影響。材料的塑性變形能力大,韌窩深度大,反之韌窩深度小。圖7(a)、(c)為合金在同溶后的斷口形貌,有明顯的“頸縮”,其屬于韌性斷口,纖維區所占比例較大,有均勻分布的韌窩。圖7(b)、(d)為合金的時效態斷口,纖維區所占比例減小,韌窩較淺。斷口分析進一步說明,析出的僅相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其中伸長率受到的影響最大。

3、結論
(1)同溶溫度決定β晶粒的大小,時效溫度決定析出α相的形態與尺寸;針狀沉淀相α處于中間濕潤狀態。
(2)固溶后的強度較低,但塑性最好,有利于合金的變形與加T;時效后的強度高,塑性相對較低。隨時效溫度的升高,強度降低,塑性提高。
(3)斷口分析說明,析出的α相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其中伸長率受到的影響最大。
參考文獻:
[1]張慶玲,乇慶如,李興無.航空用鈦合金緊固件選材分析[J].材料工程,2007,(1):11-18.
[2]王金友.葛志明.航宅用鈦合金[M1.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06-110.
[3]馬紅濤,張樹啟,楊海瑛,等.高強緊固件用Ti-26合金[J].金屬學報.1999,35(增刊1):115—119.
[4]趙彬,曾衛東,趙永慶.加T方法對高強鈦合金管坯組織性能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08.37(4):23-25.
[5]羅嬡嬡,杜寧,趙永慶,等.變形量和熱處理工藝對Ti-26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08,37(4):57—60.
[6]鮑利索娃EA.鈦合金金相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6.205-215.
[7]宋余九.金屬的晶界與強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88.70—71.
[8]葛鵬,趙永慶,周廉.母鈦合金的強化機理[J].材料導報,2005.19(12):52.57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