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3 11:15:43 3D打印復雜鈦合金鑲件 開啟鈦合金材料加工制造新未來
全彩3D打印設備,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乙醇……日前,在遼寧大連舉行的2018年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中國專交會”)上,來自中國、英國、俄羅斯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余家參展商帶來了6100余項專利技術與產品,最終達成專利技術、項目投資及合作金額達150億元。今年中國專交會的參展商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額,都創了歷史新高。
“中國專交會的發展壯大,是中國知識產權事業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說明當今的中國不僅是一個制造大國、貿易大國,也是一個知識產權大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國內外的創新成果保護一視同仁,知識產權給國內外創新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僅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就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了32.6%。
一大批國內外創新成果現場落地
作為目前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的專利技術品牌展會,“中國專交會”已經歷經十屆,成為中國目前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專利技術展示和交易盛會,今年大會現場的知識產權交易十分活躍。
在中國專交會的第一天,一位來自浙江的企業家就在3D打印專區找到了自己想要的3D打印技術。他從事食品外貿行業,想利用3D打印技術做巧克力、蛋糕等,最終他選擇了范春潮發明的全彩食品級噴墨3D打印機,雙方現場簽下了1.6億元的大訂單。
范春潮從2009年開始研究3D打印技術,經過數年研發,研制出了高速往復式全彩3D打印機。他說:“這次帶來參展的全彩3D打印機,一共申請了20多項專利,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色彩豐富等特點,做一個5厘米高的鼠標型巧克力,打印100層,只需要100秒。”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區,記者看到,來自俄羅斯的多家科研院所和航空企業帶來了“加工和處理燃煤火電廠的灰燼及礦渣廢物”“生產推進復合系統”“鈦合金的制作方法及其實施裝置”等技術和樣品,引來不少國內相關企業代表的參觀和詢問,部分技術轉讓達成了合作意向。
記者是第三次參加中國專交會,與以前的大會相比,最直觀感受就是今年展出的技術很多落地轉化的前景比較好。
在高校展區,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辦公室主任郝濤介紹,該校這次展出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其疊層材料高質高效加工工具與工藝”項目成果,大部分已在國內的航空航天企業推廣應用,“學校像這樣的有效發明專利還有3000余項,其中中國專利金獎1項、優秀獎9項,不少高價值專利還有待轉化”。
郝濤說,隨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強,學校也意識到了知識產權就是“真金白銀”,通過技術開發、許可、轉讓、投資入股等多種形式轉化,大連理工大學有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近五年來累計簽訂合同3690項,合作金額達13.76億元。
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150多萬件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中國專交會已成為國內外創新成果交流和專利技術合作的盛會。今年大會涉及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制造、潔凈能源、3D打印、軍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民生科技等領域。”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中國專交會之外,中國的技術交易市場也日趨活躍。申長雨介紹:“經過多年積累,中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目前已經達到了150多萬件。近年來,中國的技術交易市場日趨活躍,交易規模不斷攀升。據統計,去年全國僅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就達1.5萬項,成交額超過了1400億元。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333億美元,同比增長32.6%。”
中國知識產權運營的環境也越來越好。有需求的企業以往在與高校、科研院所對接時,往往因信息不對稱等原因,無法完成專利有效轉化。如今我國搭建了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們平臺的官方網站收錄了全球1億多條專利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免費進行專利信息搜索,還可以在平臺上進行知識產權交易。”在今年中國專交會現場,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有關負責人于立彪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去年開通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如今可以提供全鏈條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形成了全國“一張網”、全要素的知識產權運營生態圈,廣大權利人可通過質押融資、交易流轉、收購托管,實施知識產權的轉移轉化。
仍需大力培育高價值的核心專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快了走向國際市場的步伐。中國PCT申請數量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推動全球PCT專利增長的主要動力。2017年,來自中國的PCT專利申請量達4.8萬件,首次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位。”中國專交會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肯定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創新表現。
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表示,雖然我國的PCT專利申請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我國在專利質量、專利保護、國際專利全球化布局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還需進一步提高專利運用效率,打造高價值專利,從數量取勝向質量提升轉變。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也表示,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轉型基礎差、起步晚,仍需用一段時間來追趕之前的創新能力差距,我國仍需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國外公司有很多專利壁壘,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必須完善國際市場的專利布局。現在知識產權許可費、轉讓費對跨國企業來說,都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像高通、IBM、愛立信等國際巨頭企業,每年僅靠知識產權就能獲得數億美元的收入,華為也十分重視真正能在市場上獲得經濟收益的知識產權,激勵員工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高質量專利。”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宋柳平表示。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17日 08版 記者 袁于飛)
bjlkty.com
立坤鈦業手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