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寶鈦”兩字已成為鈦行業的一個符號。寶鈦---中國鈦工業發展進程中的舉旗人,鈦工業戰線上“一位年輕的老人”。特有的“三線精神”潤澤了寶鈦獨特的文化內涵,創新不斷的品質賦予了寶鈦與時代同步的生命力。走過50多年的寶鈦值得擁有中國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說到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為,寶鈦就是在一天新、天天新、常更新中鍛造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改革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幾年,記者一直跟蹤采訪寶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鈦集團”),聆聽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生等領導談寶鈦的發展,析我國鈦產業的前景,梳理其中,發現一個個關鍵詞綻放了寶鈦的輝煌:三線、沉淀、機遇、改革、補強、產業鏈、高質量、工匠、獲得感、幸福感......每一個關鍵詞里都凝聚著寶鈦精神、寶鈦文化、寶鈦理念。
五月花海燦爛,五月青春奔放,五月寶雞·中國鈦谷還在鈦博會的成功舉辦中規劃未來的鈦谷發展,五月記者走進寶鈦集團采訪了王文生,他關于“補強”中提到的軟實力、競爭力、生命力、戰斗力等一個個字眼,讓記者的筆墨忙得“不可開交”,刷刷的記錄,擔心漏掉了點什么!

記者采訪寶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生(右)
企業改革賦予寶鈦軟實力
談到改革帶來的軟實力,王文生說:“改革取得最大的成就不是看利潤有多高?產值有多少?而是要看企業是不是在改革中造就了一支軟實力的員工隊伍,是不是為企業高質量發展鍛造了一支堅實的人才隊伍。”他說,這幾年寶鈦通過改革,軟實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強,工匠精神得到了弘揚,員工素質整體提升,這是改革最關鍵的東西,這是改革的寶貴財富。人才在隊伍就在,隊伍在事業就在,這就是改革為企業發展奠定的軟實力基礎。
王文生說,改革使企業步入健康軌道,改革是為了打破框框,創新機制,在求真務實中鍛煉干部隊伍、管理隊伍、人才隊伍,為提高員工技能水平創造條件,形成“寶鈦工匠”金字塔基石。從這幾年改革的實踐經驗看,寶鈦體系已經逐步形成,人才體系已經逐步構建。“寶鈦工匠”成了員工學習的標桿,認認真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工匠技能智慧付出與報酬已經擁有了獲得感、成就感。這幾年員工收入整體提高,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有了幸福感,懂得了美好生活是勞動與智慧創造出來的。
技術裝備賦予寶鈦競爭力
2020年11月10日,萬米深潛器“奮斗者號”成功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10909米深處,我國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寶鈦研發生產的載人鈦合金球殼作了卓越貢獻。講到“奮斗者號”時,王文生說,這是寶鈦人的驕傲和自豪,這是寶鈦人智慧聚集的成果。
2018年國慶,記者第一次采訪王文生時,他說,今年國慶期間寶鈦科研項目、生產任務十分繁忙,改革抓住了機遇,激活了機制。當時,記者問改革要獲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他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改革就是要為有“為”者創造用武之地,讓企業改出活力革出新生。王文生說,改革好比雞蛋破殼,從外向內破是食物,從內向外破是生命,記者為此還寫了專訪《“敲”出來的哲學思維》。
時間嘀嗒嘀嗒走過,三年后的今天,記者第四次走進寶鈦集團采訪王文生時問,這幾年寶鈦在改革中見到了什么成效?他說,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凝聚,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工藝技術水平進一步優化,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改革激發的是一種活力,這就像下棋一樣,一步走活步步皆活。
據悉,這幾年寶鈦注重品牌、技術、工藝、檢驗、標準等工作,形成了以國內內循環為主,國際市場同步跟上的雙循環市場經營戰略布局,能力的再造和提升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
據悉,這幾年寶鈦項目帶動性投入超過30億元,企業經營效果顯現---在裝備、人員等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寶鈦集團鈦材年產量從2017年的1.45萬噸增長到2020年的2.17萬噸,同比增長了49%。企業經營業績持續增長,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2億元,實現效益同比較大幅度增長。2019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0.96億元,同比增長8.98%,利潤同比增長198.8%。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營業績實現逆勢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1.97億元,同比增長9.5%,利潤同比增長75.8%
三線精神賦予寶鈦生命力
“寶鈦”兩字是一個響亮的符號,她是一種精神召喚,她是一種文化內涵,她是一種奮發向上,她是一種力量源泉。說到“寶鈦”會感覺這兩個字分量很重:值錢!的確,“寶鈦”這兩個字分量很重很值錢,因為她已經歷練成為一種品牌的力量。
采訪王文生時,剛獲悉他榮獲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殊譽,記者向他表示祝賀!他說,榮譽是全體寶鈦人的,我只是代表寶鈦人去上臺領獎。簡單的話語,樸實的心聲,蘊藏著“三線”企業寶鈦人50多年的艱苦奮斗、智慧拼搏的精神力量。王文生說,寶鈦沉淀了一代代寶鈦人傳承下來的文化品質,寶鈦人在勇往直前中善于抓住機遇,寶鈦人在改革的浪潮里主動與時代接軌,這是寶鈦人一路走來的寶貴財富,正是這些寶貴財富支撐著寶鈦科技成果掛滿枝頭。
據悉,在寶鈦人用智慧持續健康發展構筑的里程碑道路上,寶鈦集團先后累計為我國國防軍工、尖端技術承擔了8000多項新材料試制生產任務,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00多項。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顆軟著陸衛星順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運載火箭、C919大飛機等重點項目工程都有寶鈦集團作出的重要貢獻。寶鈦研制的4500米載人深潛器載人鈦合金球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深海潛水器關鍵部位國產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王文生說,正是三線精神代代相傳,才有了寶鈦成果的持續不斷。
產業補強賦予寶鈦戰斗力
這次采訪王文生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補強”,而這個“補強”又源于改革激活了機制。他說,寶鈦要做強做大做優,需要整活產業鏈,補強產業鏈,解決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記者問什么叫補強產業鏈?王文生說,以寶雞·中國鈦谷企業為主,與國內鈦企業的合作共贏,延長產業鏈,補強產業鏈。“延長與補強”走的是內部與外延相結合的道路,比如,企業外包、供需外包、混改模式、協約發展,走一條雙贏、多贏的“補強”之路。他說,外包就是能給寶鈦產業鏈上補強,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別人效率更高我們就用他,不適合國有企業去做的密集型工作就采取外包。他說,這也符合“資源相互利用,經濟相互分享”。
王文生說,寶鈦股份與拓普達鈦業、銳邦鈦業共同出資設立寶鈦精鍛,發揮各自在原材料、技術、設備、資金、市場方面的優勢,共同做優、做強、做大精密鍛造產業的模式是補強產業鏈;與深圳極致鈦業簽約供應寶鈦優質材料生產鈦民用生活制品是補強產業鏈;與廣州一家建筑商探討合作建筑領域用鈦也是補強產業鏈;成功試制出寬幅大于1米的純鎳帶卷和Inconel600合金帶卷,實現了鎳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進入氫能源電池用鈦領域等等,這些都是補強產業鏈的具體體現。
“補強”,實際上是寶鈦集團以寬廣的胸懷開放辦企業,這是“寶鈦”兩字散發的自信,更是“寶鈦”磨礪的發展格局。自信與格局中,寶鈦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鈦及鈦合金為主的專業化稀有金屬生產基地,擁有鈦、裝備設計、新材料三大產業板塊,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寶鈦”牌鈦及鈦合金加工材在國際市場也已成為“中國鈦”的代名詞。
走在鈦景的大路上
采訪結束時,記者問怎么看待當下海綿鈦企業持續擴產、不少加工企業持續上大型裝備的現象?寶鈦“十四五”期間有什么規劃與展望?
王文生說,鈦行業前景是很光明的,應用領域也很寬廣,未來逐步增量是肯定的,但必須遵循高技術發展、高質量發展。他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品質的提升,正好是鈦發展的一個契機,但是不能盲目發展,要做好細分市場的研發,遵循科技發展與人們生活的需求是有規律性的,每年只會適當增長,而不會大幅增長。所以,走在鈦行業看好的道路上也要掌握一個擴產的“度”,這才是科學發展,否則再好的市場也會因為盲目的跟進遭遇“冷落”的懲罰。
對于“十四五”寶鈦的規劃與展望,王文生說,寶鈦集團提出了“15551”高質量發展行動綱領:鈦材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鈦材產量達到5萬噸,實現產值500億,擁有50名專家(外聘+內部),100名工匠。做精軍品、做活民品,實現國有資產做強做優做大,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職工有獲得感、幸福感的世界鈦業強企。
王文生對鈦景的分析與判斷告訴我們要循序漸進、理性發展鈦工業,才能科學、健康地走在美好鈦景的征途上。鈦景未來可期,鈦景未來燦爛,需要每一家鈦企每一個鈦人“且行且珍惜”。
(原文:鈦微媒)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