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是19世紀40年代之后發展起來的新型金屬結構材料,其主要特點是密度小、強度高,尤其是比強度(強度/密度)高,同時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耐蝕性能,因此鈦合金首先在航空工業中得到應用,同時航空工業也是鈦合金的主要使用部門 [1] 。因鈦合金耐蝕性能優異,在化學工業中的泵體和管道上、建筑、體育休閑、食品、制藥、生物材料、能源、海洋、汽車中也得到了強勁應用,隨著鈦合金成本的逐步降低,它在民用領域內的應用必將更加廣泛 [2-5] 。
1、鈦合金物理特性及分類
純鈦是銀灰色金屬,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熱成形性能,強度低,可通過合金化的方法獲得所需性能的合金。純鈦熔點1668℃,密度4.54g/cm3 ,純鈦在882.5℃時發生同素異晶轉變。在882.5℃以下為密排六方晶格,稱為α-Ti;882.5℃以上為體心立方晶格,稱為β-Ti,β-Ti耐熱性較差,但工藝塑性較好,易于鍛造 [6] 。
鈦和鈦合金的導熱性差、化學活性高,對引起其脆性的氫、氧和氮很敏感,給冶煉、機械加工、熱處理帶來不少困難,并且造成生產成本較高 [7] 。
按照退火狀態的相組成分類,可將鈦合金劃分為三大類:α型、α+β型和β型鈦合金。還可把α+β型鈦合金再進一步細分為近α型、α+β型和近β型3類 [8] 。
2、鈦板的自由鍛造工藝準備
本次實驗使用陜西寶雞某鈦業公司的20件鈦板鍛件進行實驗,材質為TA1/TA2(工業純鈦),材料規格φ450 mm×2100 mm,質量為1505 kg。為了提高實驗的材料利用率,盡量減少機械加工量,同時嚴格要求樣板尺寸,為獲得理想的內部組織,要求必須一火次鍛成,鍛件圖見圖1。其內控技術要求為:
①板坯板面平整,棱角方正。鍛件表面不得有裂紋、凹坑、折皺等缺陷。
②板面不平度≤5 mm/m,板坯厚度差≤4 mm,板寬厚度差≤5 mm。

③必須一火次鍛成。
(1) 鍛造的熱力學規范。
鈦合金的組織和性能基本上取決于合金的化學成分和熱處理。但是鍛造溫度范圍、變形程度和變形速度等熱力學規范參數,對鈦合金鍛件的組織以及性能有很大的影響 [9] 。
從利用金屬塑性的角度出發,鈦合金的始鍛溫度越高越好,但像α+β鈦合金或α鈦合金,如果始鍛溫度超過合金的β轉變溫度(T β ),由于晶粒劇烈長大,鍛后會形成魏氏組織,鍛件的室溫塑性很低。
而TA1/TA2的T β =885~900℃,因此鍛造溫度區間定為800~900℃。鈦合金的鍛造溫度區間較窄是鈦合金鍛造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 [10] 。
由于本實驗使用的是天然氣加熱爐,因此要求爐中保持微氧化氣氛,盡可能降低氫對鈦錠表面的污染。
(2) 鈦板的收縮率。
鈦合金收縮率比鋼小的多,一般為0.5%~0.7%;同時鈦板終鍛溫度較低,因此收縮率取0.4%~0.5%即可。
(3) 鈦板自由鍛工裝。
為本實驗專門設計制造了一件長上砧。砧寬550 mm,長2300 mm;工作表面加工粗糙度小,Ra=3.2;邊緣倒較大圓角;鍛造前砧子預熱溫度200~300℃。
(4) 鈦錠的表面潤滑。
鈦合金化學性質活潑,在高溫劇烈變形時,金屬流動產生的新鮮表面容易粘在模具上 [11] 。選用玻璃防護潤滑劑可以減少氧化皮,起潤滑作用和防護作用。玻璃防護潤滑劑能保護鈦合金免受H2 、O2 、N2污染形成表面α脆化層而導致產生鍛造裂紋。由于試驗用鈦錠去除了表面氧化皮,因此要提前24h刷涂玻璃防護潤滑劑,自然風干,然后裝爐。
3、編制鍛造工藝的原則
工藝指導原則
(1) 由于TA1/TA2屬于工業純鈦,為α型鈦合金。在嚴格控制一火次鍛成的情況下,鈦錠的始鍛溫度控制在(900±10)℃,即在β相轉變溫度T β 下鍛造。在此狀態下工藝塑性較好,利于塑性變形。但該狀態下開始變形時的主要鍛造特點是晶粒較粗大,必須給予較大的變形量,使晶粒細化。因此開始鍛造時必須給予大變形量,則既可獲得較細的晶粒度,又能減少因溫度較低產生表面裂紋的幾率。待接近成品尺寸時,留一些修整量即可。
(2) 由于鈦合金的變形抗力隨著溫度的升高顯著下降。因此在高溫區需要大變形量展寬時盡可能展寬,并留出一定的寬度修整量,而不要急于鍛出棱邊,否則由于棱邊降溫快,棱邊的牽制效應,高溫區材料的流動被低溫區棱邊固定,最終造成鍛件頻繁修整。
(3) 在展寬獲得足夠寬度的情況下,鍛出棱邊,由于厚度尺寸已經鍛到最終尺寸,修整量并不大,以利于快速修整出最終成品。
成形工藝特點
(1) 常規鍛打方塊工藝。
常規鍛打方塊工藝方案的優點是鍛打方法較成熟,缺點是三個面反復翻轉,厚度較薄,鐓粗易彎曲,三個方向尺寸不易控制,金屬流動控制較難。
(2) 鍛打拔長工藝。
由于鈦錠的截面尺寸較小(約φ450 mm左右),不能采用拔料的方法直接鍛出圖紙截面尺寸,必須先采取鐓粗辦法,增加截面積,為后續展寬做鋪墊。鍛打拔長工藝方法的最大優點是金屬流動有規律,寬度和厚度尺寸容易控制,長度不限。工藝路線為:首先展寬,保證一定的厚度,立起鐓粗;再展寬,鐓粗,鍛出4個角;平整;立起,壓棱邊;翻轉90°平厚度;再轉90°壓棱邊;平整,完成成品。
鍛打拔長工藝方案
鍛打拔長工藝方案的具體鍛造工藝為:
(1) 先對坯料進行壓扁,然后鐓粗,增加截面積。坯料先壓扁至厚度250 mm,寬度約600 mm,然后立起鐓粗,增加截面積,同時盡可能鍛出4個角,壓下量200 mm,翻轉180°再鐓粗,壓下量200 mm,也就是說本序總壓下量約400 mm左右,見圖2和圖3。至此坯料尺寸為:高度約1700 mm,寬度約700 mm,厚度約280 mm。

(2) 平放坯料,再用上平砧下平臺進行壓扁操作,盡可能展寬,控制厚度170 mm,寬度最大1020 mm,長度約1050 mm。立起鐓粗,主要目標是規整4個角,壓下量約50 mm.,翻轉180°再鐓粗,壓下量50 mm,見圖4和圖5。

(3) 豎起壓棱邊。由于寬度展寬至1020~1050 mm,有足夠的余量壓棱邊。送進量不太大,約300 mm,主要目的是在起棱邊的同時讓多余料盡可能多的沿長度方向延伸。鍛壓過一道次后再翻轉180°再壓一道次,控制寬度尺寸900 mm,見圖6。
(4) 平放展長度。由于前面壓棱邊鐓粗導致厚度尺寸增大到約200 mm,這時必須通過拔長的方法進行長度延伸而又不過分展寬,必須控制送進量,送進量不能太大,控制在300 mm左右,鍛壓過一道次后再翻轉180°再壓一道次。
(5) 立起鐓粗平整兩端面,鐓粗可以分2次鍛壓,也可以分3~4次鍛壓,修整鍛件,最后完成成品,見圖7和圖8。

4、結束語
采用材質為TA1/TA2的鈦合金進行鈦合金板鍛造工藝的研究,對比分析了常規鍛打方塊工藝和鍛打拔長工藝的優缺點,詳細介紹了鍛打拔長工藝。
得出鈦合金板鍛造的鍛打拔長工藝方案的具體工步為:先對坯料進行壓扁,然后鐓粗;平放坯料,再用平砧下平臺進行壓扁;豎起壓棱邊;平放展長度;立起鐓粗平整兩端面,最終得到理想的成品。
參考文獻
[1] 費躍,朱知壽,王新南,等. 鍛造工藝對新型低成本鈦合金組織和性能影響. 稀有金屬,2013,37(2):186
[2] 趙張龍,李暉,郭鴻鎮,等. 粉末鈦合金鍛造技術研究進展. 精密成形工程,2015,7(6):31
[3] 汪波,曾衛東,彭雯雯. 不同鍛造工藝對TC4鈦合金棒材顯微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 鈦工業進展,2014,31(5):14
[4] 郭拉鳳,朱艷春,孔虎星,等. 鈦合金復雜構件等溫鍛造工藝研究. 稀有金屬,2012,36(3):357
[5] 張智,巨建輝,戚運蓮,等. 鈦合金鍛造工藝及其鍛件的應用. 熱加工工藝,2010,39(23):34
[6] 曲銀化,孫建科,孟祥軍. 鈦合金等溫鍛造技術研究進展. 鈦工業進展,2006,23(1):6
[7] 龔龍清,許川,袁寶國. 鈦合金多向鍛造數值模擬. 精密成形工程,2016,8(6):54
[8] 王海英,郭志猛,蘆博欣,等. 鈦合金粉末冶金工業化生產技術.鈦工業進展,2017,34(1):1
[9] 李卓梁,丁樺,李繼忠. 鈦及鈦合金劇烈塑性變形的研究進展. 航空制造技術,2013,34(16):139
[10] 曹穎璽. 鈦合金鍛造軟包套工藝應用研究. 航空維修與工程,2015(12):92
[11] 劉興旺. 鈦合金常見鍛造缺陷及預防策略.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28
作者簡介:李七平(1987—),男,甘肅會寧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材料研發方面的工作。
通訊作者:潘強(1987—),男,甘肅會寧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材料研發方面的工作。
E-mail:1294930648@qq.com。
相關鏈接